秦岭山脉横亘中国中部,东连桐柏、大别山脉,西接祁连、昆仑山脉,绵延千里。历经亿万年的沉浮、地质构造运动及环境变化带来的地质奇观在秦岭孕育留存,用独特的地质文字记录下这片大地的演化和变迁。
12日,记者采访了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丁华。她表示,秦岭造山带内地质地貌遗迹丰富,种类繁多,集众多遗迹于一体,是不可多得、也是不能再生的珍贵地质遗迹。面对这些宝贵的世界级地质遗产,要时刻把秦岭保护放在第一位。
秦岭是地质遗迹的巨大宝库
丁华教授长期致力于地质公园规划与建设(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生态旅游及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承担了《中国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西安市乡村旅游规划》等重大项目。
历经沧桑巨变的秦岭,每一片山石都是地球存留的记忆。丁华表示,从全球构造观点讲,秦岭造山带位于全球构造中南、北大陆的交接转换部位和不同构造动力学体系复合区;终南山更是秦岭造山带的经典地段。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保留着大量的造山带地层、岩石、构造等遗迹,揭示着秦岭造山带形成演化特征和大陆的增生、保存、物质重组与结构重建的特殊习性与行为,及深部地幔动力学过程与地壳响应的复杂关系。因此具有在全球构造共性中的独特区域性特色,成为大陆动力学探索研究的天然基地与实验室。
“以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为代表,园区内地质遗迹十分丰富,包括造山带地质遗迹、第四纪地质遗迹和地貌遗迹等5个主类22个亚类,公园内有秦岭造山带遗迹、渭河裂陷带遗迹、蓝田猿人遗址、太白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等5处(类)世界级地质遗迹,7处(类)国家级地质遗迹,11处(类)省级地质遗迹。其中,大家所熟知的华山属于花岗岩峰林景观,蓝田王顺山也是花岗岩峰林景观,翠华山是山崩地貌遗迹,朱雀、太平森林公园拥有很多瀑布,属于水体地质遗迹,而太白山拥有让人震撼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蓝田、太白山还有独具特色的温泉地质遗迹。”丁华教授谈到秦岭蕴藏的丰富地质遗迹,如数家珍。
独特的地质背景,造就了中国东部最高的山峰与广阔富饶的渭河盆地。“秦岭北缘山前大断裂为渭河裂谷断壁,它从晚白垩世以来,一直活动至今,其断距达13km,北侧的渭河裂陷带是一个充填巨厚的内陆裂陷盆地,因而具有国际研究意义。翠华山山崩遗迹规模属于世界第3位,其山崩临空面、崩塌堆积、堰塞坝、堰塞湖、崩塌洞穴等山崩地貌类型齐全,形态完整。太白山冰蚀、冰碛、冰缘等冰川地貌、景观保存完好,是中国东部公认的第四纪冰川,对研究中国乃至东亚第四纪古气候演变和古冰川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丁华教授表示,与世界其他造山带相比,秦岭造山带是典型的大陆造山带,长期处于超大陆间的洋—陆间列中小陆群的复杂构造域,是在全球巨型拼合带汇交复合特殊部位中的中小块体的拼合带,是独具特色的典型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在中国大陆形成和全球地壳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坚持与秦岭保护相适应的生态旅游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里明确规定:秦岭山系主梁两侧各1000米以内、主要支脉两侧各500米以内或者海拔2600米以上区域是禁止开发区;海拔1500米到2600米是限制开发区;海拔1500以下,是适度开发区,在适度开发区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必须符合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要求。”丁华教授提出,为了长久地维持秦岭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规范秦岭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将是与秦岭保护相适应的旅游方式。
丁华教授强调,秦岭里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水源地、植物园,还有天然的保护林区、湖泊及湿地。只有通过生态旅游,才能实现秦岭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发展,保护秦岭里的珍稀动植物,才不会破坏它们赖以栖息的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是一种有责任的旅游方式,是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行为,要崇尚自然,所有的设施和行为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以及资源为前提。”丁华教授表示,“另外要禁止大规模的大砍大伐,大拆大建。再次,对游客来说,进入到生态旅游区要对大自然有一种感恩、敬畏的心理。比如要倡导尽可能减少垃圾,产生的垃圾尽可能带下来,不要污染环境。‘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走’,说的就是生态旅游,来的时候不破坏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旅游结束,离开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垃圾全部带走。同时要有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安全监测、安全措施和要求。比如说防火,生态旅游区禁止烧烤;不能有人为开山造石,会容易引起自然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一定保证生态安全,保持物种和生态环境的原样性和多样性,把人类影响降到最低。”
发展优质可持续的乡村旅游
生态环境和地质遗迹资源是秦岭不可再生的珍贵遗产,在严格保护、严格管理的背景下,也要充分提高老百姓保护秦岭的意识,充分发挥百姓在秦岭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说到乡村旅游,我所谈的是1500米以下秦岭北坡,首先是确保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地质遗迹的前提下,对乡村旅游应坚持合法、优质、品牌、可持续。要让老百姓理解保护秦岭的重要性,倡导当地的村民要支持和保护秦岭资源,在这个前提下合法合规发展乡村旅游。”
“在合理、允许的区域进行乡村旅游,从依托资源与要素来看主要有景区依托型、区域农业依托型、传统民俗与历史文化依托型、近郊休闲娱乐依托型和美丽农村建设依托型五种模式。景区依托型一般位于大型景区周边的村落,依托区位优势,承载景区游客食宿等服务功能发展乡村旅游。区域农业依托型主要依托区域特色农业、景观农业、高科技农业等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传统民俗与历史文化依托型主要利用乡村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近郊休闲娱乐依托型依托靠近城市的优越地理位置,发展农家乐和其他乡村旅游。美丽农村建设依托型主要依托新农村建设成果,利用整齐的房屋建筑、整洁的村容村貌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丁华教授简单介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发展还应做到优质、品牌和可持续。依据相关规划,乡村旅游要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以“政府引导、部门协作、市场主体、农民自愿”为原则,充分利用“三农”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丁华教授针对秦岭保护背景下,乡村旅游何去何从提出了建议。“总之,保护秦岭,乡村旅游要培育品牌,避免重复开发、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例如将符合规定的秦岭北坡沿山公路及两侧区域建设培育成‘中国最美最长乡村景观廊道’,成为西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展示廊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廊道,使其成为西安创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基础设施配套,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等助力百姓脱贫致富,从而提高秦岭保护的重要性,也使老百姓加入到保护秦岭的队伍当中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座秦岭育一座城,巍巍秦岭孕育了长安,见证长安走过周秦汉唐的风云变化,护佑着八百里秦川。秦岭的山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现在需要每个人自觉奉行生态旅游文明,严守保护条例,拒绝违章建筑,坚持绿色旅游,为秦岭生态恢复尽一份力。
(任 娜 郭 蕊)
编辑: 大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