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老教授老校友讲述六十二年前“华航”西迁故事

2018-08-14 17:52:41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历尽沧桑的西北工业大学五位退休老教授、老校友感慨地说:“浩浩荡荡5000多人,竟然没有一个缺席,这真是奇迹!正是有了当年西迁的壮举,才成就了今日的名校西北工业大学和航空、航天、航海事业大发展!”...

  “回忆‘华航’西迁,既是缅怀教育前辈历史功绩的需要,也有利于传承好西迁精神、加快西北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坚定扎根西部地区的信心。”日前,西北工业大学五位退休老教授、老校友,给记者讲述了他们亲历、目前尚鲜为人知的华航西迁的故事。历尽沧桑的五位老人感慨地说:“浩浩荡荡5000多人,竟然没有一个缺席,这真是奇迹!正是有了当年西迁的壮举,才成就了今日的名校西北工业大学和航空、航天、航海事业大发展!”

  “没有一个缺席,没有一个迟到,真是奇迹”

  五位亲历西迁的校友和教授分别是唐宗焕、赵嵋麟、郭学祖、倪世清和何洪庆。何洪庆告诉记者,1952年全国高等学府院系调整时,中央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的交大、南大、浙大三所名校的航空系合并,建立华东航空学院(简称华航),定址南京,与北京航空学院(由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几个院校航空系合并建立)一南一北,成为我国两所并立的航空名校。

  1956年,中央决定华航整体搬迁,由南京迁往西安,以配合西安地区的航空工业基地建设,并改名为西安航空学院(简称西航)。由国家重点建设的西航,与同时西迁的西安交通大学(简称西交大),成为西安地区数一数二的名校。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已完成西迁的西航,与西北工学院(简称西工)从咸阳东迁迁入西航合并建立西工大;1970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航空系又整体迁入西工大,才成为当今有三个源头的西工大。

  谈起当年的华航西迁,何洪庆等五位老教授、老校友纷纷表示:“华航整体西迁,谈何容易!”首先,绝大多数人思想毫无准备。“当时大部分教职工(包括留学回国的著名教授)都是中青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祖祖辈辈生活在山清水秀、亲友密集的鱼米之乡,事业有成、生活安定,突然又要背井离乡,举家(或弃家远离亲友)迁徙到遥远、陌生、‘缺米少鱼’的大西北去,一时思想难以转弯。”何洪庆说。其次,举家西迁,具体问题也不少:父母年迈能否随行、能否适应西北环境?家属的工作怎么安排?小孩上学怎么办?祖居房产搬不走,家具等坛坛罐罐怎么长途搬迁?没有成家的青年教工和学生只能辞别父母兄弟姐妹亲友,单身随迁……总之,困难重重。

  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在华东航空学院院长寿松涛苦口婆心的说服下,最终大家都明白了顾全大局、献身航空的道理。“应该搬迁的师生员工居然一个不缺!5000多人浩浩荡荡,在寿院长的带领下,经过一个暑假的集中和分散搬迁,既不影响上一学期的教学,又能下一学期在西航按时开学,没有一个缺席,没有一个迟到,真是奇迹!”何洪庆告诉记者。

  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苦为荣化苦为乐

  唐宗焕回忆起西迁的种种往事,感慨地告诉记者,华航西迁西安创建西航时,受到陕西省委、西安市委、政府和人民的热忱欢迎、大力支持。他说:“我们忘不了,只花短短一年时间,就基本完成西航的基建,为保证按时开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多年来,除了对突然增加的5000多人生活上的关照以外,在困难的条件下还给西迁来的南方人每人每月专供10斤大米……”

  但是,地区差异明显,还是给刚刚迁来的华航人造成了生活上的困难:由主要吃米饭改为面食,肚子发胀;蔬菜品种太少,夏秋是茄子、冬瓜、土豆,冬天是萝卜、白菜;气候干燥,嘴唇、皮肤干裂,少数人流鼻血;冬天,教室里的暖气片是凉的,脚趾冻得发麻,课间跺脚满教室扬灰;校内建设尚不完备,洗澡要到边家村的建筑公司,冬天洗完澡回校头发上结冰,走起路来头顶上窸窸窣窣响:校内除主干道外,都是泥路,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当年西门外太白路也是泥路,晴天浮土有1寸多厚,路上马拉大车很多,当然马粪就多,偶然有一辆汽车开过,尘土飞扬要老半天才慢慢散开,一路充满马粪味……

  赵嵋麟笑着说,那时,少数习惯在沿海大城市生活的人,刚到校区和西安就说“嘎别脚”(意思是说怎么这么差,差得太远啦)。但是,校党委的要求是:“要发扬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为人民服务,献身航空,抗大校训……”大家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苦为荣,化苦为乐,渐渐适应了环境。通过西迁和西迁后多年的工作和生活,总结出华航特有的西迁精神——“热爱祖国、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献身航空”。

  郭学祖告诉记者,其实搬到西安,西迁并不算完,除了安好家以外,所有器材都要安装调整。与此同时,还进行了扩建和新建,例如发动机系建设了引气、喷气发动机、燃烧实验室等。二期建校基建工程,也在师生员工义务劳动辅助下,不到一年很快就完成了。全校铺了水泥路,盖了饭厅、澡堂、理发室、商店、银行等辅助设施,健全了大操场,生活得到了改善。从南京运来了雪松、法国梧桐等树木、假山石料和花草,绿化做到了寿院长提出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硕果累累”(后来因建立航海系、扩建航天系和附中,苹果园铲平了,核桃树砍了),建设了园林式校园,还在友谊路种了法国梧桐;图书馆前建造了假山、喷泉、花园。“当时在西安,在机关、工厂、学校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就是到现在也毫不逊色。”他说。

  “没有华航西迁就没有今日的名校西工大”

  倪世清告诉记者,在软件建设方面,寿松涛院长早在华航时期就强调办学要“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为人老实”,为后来的“三实一新”校风奠定了基础。寿松涛创造性地提出了办教育要抓人才、教材、器材的“三才”建设,狠抓学科建设:在1954年筹建航空热加工工艺专业的基础上,1956年增设了金属材料和热处理、锻压、铸造、焊接、表面保护5个专业,1957年春二机部决定将北航金属材料热加工系整体搬迁到西航;1957年初又增设了直升机专业,筹建导弹系、无线电系、自动控制系。一个以航空航天学科为核心,以及支持核心相关配套的基础专业体系快速形成。

  西航发奋图强、弘扬西迁精神,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三才”建设、专业建设、科研成果、师生人数都快速发展。“到这时,华航西迁、创建西航才不负国家的希望,得以真正地完成。西航在全国成为与北航并立并各有千秋的航空名校,在西安地区则与西交大同为一流名校。”倪世清说。

  何洪庆最后说:“没有华航西迁,就没有西航的创建,就没有今日以航空、航天、航海三航为特色的名校西工大。所以说,华航西迁是西航、西工大建立和发展的里程碑。”华航西迁,更使华航(以及西航)与航空工业在西部配套,后来实现了西工大与航空航天航海事业在西部的配套,与厂所联合搞科研、研制,给厂所输送了大量人才,使西部地区航空航天航海科研院所和工厂有了高等学校的支撑。(司  文)         

编辑: 大苍

相关热词: 西工大 老教授 讲述 华航西迁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