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区首家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揭牌成立、企业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货站前移”“舱单归并”让企业通关物流成本降低近30%……昨日,西安市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会在市政府召开,会上通报了西安市自贸试验区建设情况,对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初步形成国际、国内、区域三级海陆空物流大通道体系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由我市承担的127项试点任务已阶段性完成77项,形成创新案例67个,有21个被评为全省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其中“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已被国务院作为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我市实行企业网上核名、网上登记、手机登记、银行登记、微信登记等多渠道注册方式,实现注册登记“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多证联办”和全程电子化,将办理时间缩短到3个工作日内,办理时效提升95%以上。
设立了西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法庭,陕西自贸区首家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揭牌成立。落实海关总署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新推进“货站前移”“舱单归并”等监管服务举措,企业通关物流成本平均降低近30%。
开通自贸试验区“账户核准绿色通道”,账户核准时间缩短50%;“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平台上线运行,为市场主体提供在线人民币跨境结算、报关报检等“一站式”服务。
开通西安至中亚五国、伊朗、汉堡、布达佩斯、科沃拉、马拉舍维奇、白罗斯及俄罗斯等8条干线通道,常态化开行往返青岛港的“五定班列”,基本实现中亚及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全覆盖,在德国法兰克福、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等地设立7处“海外仓”,初步形成国际、国内、区域三级海陆空物流大通道体系。
创新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模式,采用“广泛对接市场,一企一线运营”方式,截至6月底,已开行545列(去年上半年77列,增长6.08倍),基本实现每天2至3列的常态化运行。
自贸试验区一系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创新举措,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有效带动了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据悉,自揭牌至2018年6月底,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新增市场主体20287家,注册资本4247.92亿元,市场主体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企业“走出去”的窗口
下一步,我市将围绕承担的127项试点任务,强化主体责任、加大督查力度,做好已完成试点任务的总结评估和提升,加快未推进事项的启动落实。
在自贸试验区内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实现政府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后监管转变;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极简审批”和“一网审批”,力争实现“3450”目标(企业开办3个工作日办结,经营许可证4个工作日办结,投资项目审批50个工作日办结);建立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完善监管模式和制度,不断提升营商环境。
积极推行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单一窗口、单一表格”新模式;探索“走出去”综合服务新模式,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企业“走出去”的窗口;推动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深化海关、检验检疫监管服务创新,全面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大力推进跨境投资贸易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加快融资租赁改革创新步伐,积极争取自由贸易账户试点,建设丝路金融开放创新高地。
加强与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的衔接互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跨境集聚,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开放先行区。加快形成一批更高质量的制度创新成果,并及时向全市进行复制推广,充分释放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红利。(康乔娜)
编辑: 大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